三推张建立老师:“我有一壶洒,足以慰风尘,冬笋炒腊肉,米粉名桂林。再配豌豆苗,相伴两三人。人生须得意,养护不老身”。把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趣,具体地呈现出来,通篇没有对岁月的感慨,只有对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生机勃发的情怀。
分类目录归档:未分类
向2017毕业季同学祝福!
2017年6月16日,又是一年毕业季,接受了学校新博客采访。
作为班导师,我们班基本实现入学时的目标,50%以上同学考研和出国学习,其余工作,毕业一个也不能少。今天也是对北方工大2013级自动化1班同学发布临别赠言:
入学时,大多数懵懵懂懂,毕业时,又有几个明明白白?
1。大学之道:明明德!懂道理!大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智识!明辨是非!止于至善!要有正义感和道德良心!追求理想和探究未知!是否做到了?大学和学生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2。要立大志,才能大气、大度、才能成大事!目标远大,才能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价值取向上不能太急功近利、太急于求成。
3。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深入细致的思考,反复尝试,百折不饶!细节决定成败,耐心才能长远。
4。要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有成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并且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5。祝福同学,展开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扬起风帆远航,避开礁石暗流,驶向辉煌灿烂的彼岸!
李小坚 www.pptv1.com
四十年,四十个字—–天大人有感
四十年,四十个字,—–77-78级天大人有感:
78企电集体创作,李小坚执笔
一、天大地大不如天大人大!
天地之间人最大!西人说:比地球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胸。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塑造人!培养杰出人才是天大的责任!天大培养出天大人,天大人应该有天大的胸怀、天大的眼界、天大的本事!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把做人的最高境界告诉了我们:就是天和人完美结合在一起,天人合一!人和天一样大!我们天大人也把自己融入天大,把自己的命运和天大联系在一起!没有天大,就没有我们天大人!天大人顶天立地,行走在天地之间,雷厉风行,激情浩荡,脚踏实地干大事,异想天开求创新!先辈盛宣怀开天辟地在中国创造了11个中国第一,其中之一就是创办了我们天大的前身,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我辈应该更有冲天豪情,天大人顶破一个天又如何!啊,天地一夫子!女同学别气馁,更有巾帼英雄气概!仰望星空,星光灿烂。天空上应该有一颗以我们天大命名的星星!于是,77-78级校友发起了天大-北洋小行星命名活动。回想四十年前,我们懵懵懂懂地进入了天大,四年切身体会了天大的历史传承:既有事实求是,又有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止于至善!大学不仅仅有大楼,还应该有大师!经过了四十年的领悟,才终于明白了天大人应该有的大:大气!大度!大德!大才!
二、爹亲娘亲亦然天大人亲!
人皆爹娘生养,养育之恩大到无以回报。天地君师亲!天大培养了我们,师亲有如娘亲,天大就是我们的再造父母。而天大人皆亲人!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是天大的人,天大人亲如一家!哪怕你在天天涯海角,在欧罗巴共同体,在大洋的彼岸,在非洲赤道,在冰雪极地,到处都有我们天大人的足迹,到处都有我们天大人开辟的天地。天大人在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天大校友会。无论是老北洋,还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只要是天大人,你完全可以在天大校友之家找到亲人。只要提起我们是天大人,我们就是一家人。我班同学陈毅松曾在北美北洋-天大校友会担任会长,长期为众多天大人无私奉献,天大人在一起亲如兄弟姐妹。四十年来,深感有一种非常强的凝聚力,亲和力,把我们团结在一起。有老班长张则年,还有张家璈、宋铁弼老大哥们指点,又有热心的陈建中、董凤翔组织张罗,我们班同学还每年聚会数次,同学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关系越来越亲近,与同胞弟兄姐妹无异。如今在信息时代,天不怕高,地不怕远,有网则近。悲喜同感,亲友不疏,亲情相连。大家真诚相待,亲密无间。亲啊!特别是天大人的通讯群亲呵!
三、国事家事天大事求实事!
天大人就是要做天下的实事!无论是国事,家事,天下事,都有天大的事,都是天大的事。既然是天大的事,也就是天大人的事。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天大人的一贯作风。我们天大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天大人为国家,为民族,做了无数的实事,脚踏实地,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造福一方,天大人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校训还告诉我们求是,就是天大人还应该明白天下的道理,探求人间之正道,顺应自然之大道,创新创业之宏道,穷究宇宙之天道。我们天大一年的科研教育经费已经达到20–30亿,我们这样的实力水平,天大可以进入中国前十强大学。事实上最新透路社发布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天大已进入中国大陆前八强。我们天大人不仅要做实事,我们还要做大事;我们不仅能作实事,我们还能做大事!看看我们天大建筑大师们,在亚运、奥运, APAC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G20会议的重要场馆,无论国际风范,还是民族特色,都是大手笔,大气磅礴!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第二批入学的天大同学,不仅幸运地赶上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以天大赋予我们的知识和力量,投身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亲历并见证了我们国家四十年各个领域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在各自的岗位亲历参与和创造了我们国家四十年的辉煌历史。我们77-78级天大学人中已经产生了十几位院士级别科学家,我班年龄最小的同学方黎平已是加拿大工程院士;产生了多位省部级领导;产生了位于世界前十强级别企业老总副总,我们班帅军庆同学曾负责国家电网生产与安全,开发特高压电网。78级内燃机专业张剑炜,对于中国轨道行业的贡献,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选入”50位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华人创新创意领袖”。天大人为中国打造两张亮丽名片:特高压输配电和高铁,并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科技、工程、政治、经济各领域都有天大人丰功伟业。
四、校友朋友天大友天下友!
天大关心着校友,校友心连着天大。天大培育了我们,我们能为你做点什么?想想过去,我们以天大为骄傲,想想未来,我们还应该让天大为我而骄傲!这是我们对天大最大的回报!我们校友已经有30万之众,他们还有十倍的朋友亲人,再有十倍百倍的有一定关系的友人。可以让更多的人对天大的发展提供支持!我们应该广交朋友,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资源供天大发展之便利。我们应该广泛地宣传天大和天大人的业绩,让天大的故事传扬天下,有天大的业绩就能吸引全天下的好人成为我们天大人的朋友!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合作为天大开辟更广阔的道路。我们77级校友创立了天大天财集团,在全国经济界叫响了天大的天财!我们应该还有天大的天才集团,可以让全世界追涨我们天大天才!天大人已经在向诺贝尔奖迈进,天大不是已有外籍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吗?独立自由、文明富强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中国梦。在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全球化合作与交流的大环境下,结合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和历史使命,我们经历了四十年的奋斗,我们的理想更丰满,我们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们的开拓进取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日益增长。我们天大人不断努力奋斗,我们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百年人生,天命可知!中天西移,老当益壮;即使花甲古稀,我们依然志在千里!广阔天地,老有所为;满天红霞,老有所乐;感谢天恩地德,我们老有所安。我们有比天高的眼界,比地广的胸怀,我们自强不息,或许依然会做出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事情。天大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有经得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得道天下!天大人以天地仁爱的大同境界,坚持不懈到地老天荒不动摇,友爱天下!
嗟乎!此为77-78级天大人之共识也!
2017年6月12日
——————————————
李小坚 www.pptv1.com
我们关于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 5
在我们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说明μ子对撞机是发现新物理学的机器。
结论一:以上所有事实与分析说明,我们没有理由再建造没有希望的P-P大对撞机。我们应该开发最好的加速器技术,建造世界最先进的其它新物理实验机器。
鉴于2017年5月11日,杨振宁先生向媒体网络接受公开视频采访,再一次提到中国现阶段暂时不宜建设大对撞机的明确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意见也已经有所考虑,在十三五期间肯定不会上大对撞机。
杨振宁:我不是反对中国做加速器,是现在不要做
http://www.toutiao.com/a6418730424806441218/
那么,我们还有时间慢慢探索,是否应该做大对撞机工程这样的项目。
龚天任先生将他的意见也转交了有关部门,我们前面的博文中也公开表达了这些意见。
结论二:中国应该成为一个高能物理世界的领袖!
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还讨论了以下三个有作为的领域。
一、主要工作可以安排在μ子对撞机、等离子体尾场加速器,或许还有自由电子激光、超高频同步辐射等,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中国没有必要去建立一个Higgs工厂,中国CEPC没有必要去竞争和重复别人的工作:即将到来的hl-lhc(High Luminosity LHC)和日本的ILC。(http://hilumilhc.web.cern.ch/)
二、研究中微子物理学,是基础物理未来的关键。现在,“长基”中微子物理学的基础大约有700英里。中国是世界上能够建立长基地四个国家之一,1500英里,甚至3000英里。
三,建造最大的中微子望远镜。最大的一个,目前是冰块立方,在南极,包括只有一立方千米的冰。我们提出:中国可以在南海建立一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深度3000至4000米深,大小是10×10英里面积,体积是200(10 x 10 x 2)立方英里的海洋深层水立方(水比冰的密度大,从而更加有效和更为强大中微子探测能力)。这既是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工程,又是极其重要的国防工程!
大亚湾和深山岩洞的中微子探测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继续努力实现这些最先进的高能物理实验系统和设施,这些项目有可能取得突破。
四,国际化道路还是本土化道路。
国际化道路:联合美国、欧洲、日本继续就大对撞机探讨。一种方式以中为主,兼容西方;一种是以美为主,兼收其它。
本土化道路:以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方式,可以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和自信。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们支持本土化道路!
结论三:如果中国能够实施以上项目,中国一定会成为高能物理的世界中心。
注:这个中国大对撞机意见系列报告还有最后一部分,我们在此不做编译,直接原文附后,供大家参考。
其后两天,我们还是将我们的编译文本,放在了最后,供参阅。
————————————————————————-
China Super Collider, part four
— Analyzing 杨振宁 and 丁肇中
Copyright © May 5, 2017 by Tienzen (Jeh-Tween) Gong
In my previous articles:
One, no new physics for the 100 Tev p-p collider, according to the newest data from March 2017. See, China-Super-Collider-part-one, 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one.pdf
Two, the three Nobel Laureates did not predict any new physics for (from) any 100 Tev p-p collider. See China-Super-Collider-part-two, 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wo.pdf
Three, the ‘Spin-Off’ argument is a red herring, a great misleading or simply dishonesty. See China-Super-Collider-part-three, https://tienzengong.wordpress.com/2017/05/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hree-a-misled-hype-or-dishonesty/ or 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hree.pdf
In this article, I will analyze Dr. 杨振宁’s views on this issue.
Excluding all the economic issues, Dr. Yang has three points relating to physics.
First, {四 B. 有些高能物理学家希望用超大对撞机找到超对称粒子。找超对称粒子很多年完全落空,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我在内认为超对称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利用超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粒子只是猜想加猜想。}
Before the March 2017 data, Dr. Yang’s statement {希望利用超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粒子只是猜想加猜想。} is indeed a great insight and wisdom. After those new data, his statement is now a FACT, and we have showed this fact in detail in our article {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 2, http://www.pptv1.com/?p=990 }.
Second, {六.中国建立高能所已三十多年。如何评价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造超大对撞机,其设计以及建成后的运转与分析,必将由 90%的非中国人主导。如果能得诺贝尔奖,获奖者会是中国人吗?}
{如何评价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
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 this is really a very kind word for a total failure. Besides Dr. Yang himself, who is the 重要高能物理学家 in this world? None, a big ZERO.
With the prestigious status of Dr. Yang, he is reluctant to spell out the total failures of the BEPC (Beij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As patriots of our country, we want to prevent China being played as an idiot again by the foreigners, and we will make the following detailed analysis.
One, with the 1.3 GeV beam energy design at the beginning, BEPC was clearly designed without any physics-mission, just as a toy, as there was no-physics can be produced with that machine. For any physicist, it was a waste. But, China was far, far behind the world on the HEP (High Energy Physics) at that time, and building a toy was reasonable, as a training toy for training some HEP physicists. So, this first BEPC building decision was politically correct and with great courage.
Two, CLEO (at Cornell Electron Storage Ring) was the longest running experiment in the history of particle physics and discovered many new charm hadrons. Yet, by the year of 2000, it was clear that there is no future for the Charm-physics. As CLEO (even with its latest upgrade to CLEO-c) was still unable to compete with BaBar machine (at Stanford) and Belle B factories (in Japan), CLEO-c was finally shutdown (into the trash can) on March 3, 2008.
Then: {The Beij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II (BEPC II) … was intended as a charm factory and continues the role of CLEO-c detector. The center of mass energy went up to 4.6 GeV … Operations began in summer 2008 (se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ijing_Electron%E2%80%93Positron_Collider_II ). Also, see http://www.symmetrymagazine.org/article/may-2009/chasing-charm-in-china .
Why? Why picking up other’s trash? Being a toy at the beginning is all good (politically correct), as we were too far, far behind. But, by 2008, why still picked up other’s trash?
Charm (J/ψ) was discovered in 1974 by Dr. 丁肇中, and it is called the November Revolution, which set the foundation for SM (Standard Model). Charm is the GATE, moving quark model (with only two quarks) to SM (with three generations of quarks). But, there is no more physics at that GATE. The deeper physics hides in the rooms and secret tunnels, and the most secret room is the b-quark, housing the key of the baryongenesis, the CP-violation. Thus, by 2000, everyone is doing the B-physics.
Today, there are three B-factories:
Babar (at Stanford, in USA),
Belle B factories (in Japan), and
LHCb at CERN (in Europe)
Today, all three are still doing great physics. Just last week (April 18, 2017), LHCb reported the hint of new physics (see https://indico.cern.ch/event/580620/attachments/1442409/2226501/cern_2017 _04_18.pdf or https://home.cern/about/updates/2017/04/lhcb-finds-new-hints-possible-standard-model-deviations ).
BEPC can easily be upgraded to a B-factory in 2008, as a B-machine is only about 11 GeV.
Why BEPC wasted all Chinese citizen’s money on a trash (Charm factory), trashed by others? Does BEPC produce any physics thus far (from 2008 to now 2017)? No, a total NO, a big, big ZERO.
The leadership of BEPC had lied to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hinese people. How can we allow this happen again on this Super-Collider issue?
Third, {七.不建超大对撞机,高能物理就没有前途了吗?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索:A,寻找新加速器原理;B,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那么费钱,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Dr. Yang again is too polite to show the ignorance of the leadership of BEPC. Indeed, the p-p collider is now a trash.
P-p collider accelerates about 0.1 GeV/m while plasma wakefield accelerators (see https://portal.slac.stanford.edu/sites/ard_public/facet/Pages/rpwa.aspx ) can have energy gradients as steep as 200 GeV/m, have been achieved over millimeter-scale distances using laser pulsers and gradients approaching 1 GeV/m are being produced on the multi-centimeter-scale with electron-beam systems. This is at least 1000 times better than the p-p LHC type machine.
In our previous articles, we have showed that Muon collider is the machine for new physics.
No, there is no reason to build a trash AGAIN. We should develop the best technology and build the most advanced machine.
For HEP, China is far, far, far behind the West. China is even far, far behind Japan who is leading the world on B-physics and neutrino physics.
Yet, the greatness of the HEP today was built by two Chinese, Dr. Yang and Dr. 丁肇中.
Phys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world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lassic physics world was 100% complete by Newton and James Clerk Maxwell. It was Marie Curie’s discovery of radioactive isotopes (polonium and radium) opened the GATE of the quantum world.
While the early particle accelerators did discover some subatomic particles, there was no rule for that particle zoo under the guidance of quantum theory. It was Dr. Yang’s discovery of parity-violation opened the GATE for a lawful framework of this messy zoo. Dr. Yang again set the FOUNDATION for describing this zoo with a mathematic framework, the Yang-Mill theory. Without opening this GATE and setting the mathematic FOUNDATION, there will be no HEP of today.
Dr. 丁肇中 also is a GATE opener, open-up the gate for SM (Standard Model).
Yet, however great Dr. 丁’s work was, it was no comparison to Dr. Yang’s, not even 20%.
Yet, I have read some comments which call Dr. Yang as outdated old chap. How dare these people are? They are simply not understanding what HEP is all about. In addition to their ignorance, they are always telling lies.
They said that SSC (of USA) was aborted for the budget reason, and this is simply a lie. In 1993, the addition money needed for SSC was 5 billion US dollars. Yet, the
“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project (see https://ams.nasa.gov/ ) led by Dr. 丁at the same time (1993) was estimated for a budget over 2 billion US dollars. Furthermore, AMS takes a FREE RIDE on the space-station. If AMS must pay a fee for its ride, its cost will be over 20 billion dollars (4 times more than the SSC budget). Of course, AMS was approved, simply because that there is a mission for AMS while SSC was going to be a tomb for sure.
With two greatest HEP physicists being Chinese (Dr. Yang and Dr. 丁), much more
great than any other Nobel Laureates, we must listen to their advices, especially when others are not putting Chinese interest at the first and are not worrying about making China an idiot.
Now, Dr. Yang has spoken, with his great wisdom, great knowledge and great patriotism.
We now need to beg for Dr. 丁’s advice.
In the meantime, I will help Dr. 丁 on this issue.
AMS02 has 8 more years to go. Before any definite result from AMS02, Dr. 丁 is most likely not able to make any comment on a new project. Up to this moment, AMS02 has not find any hint that there is anything out there for a 100 Tev p-p machine to find. I have showed this in our article (中国“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 2, http://www.pptv1.com/?p=990 ) that the positon excess is now proved of not from any unknown cosmic process (such as SUSY or dark matter).
Yet, there was an issue about the anti-proton excess, whether it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known cosmic processes?
LHCb took this challenge right the way, with a precision test. Its result was reported on (March 27, 2017), and it shows that the AMS02 anti-proton exces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known cosmic processes (see https://home.cern/about/updates/2017/03/cosmic-collisions-lhcb-experiment and the following graph).
Without any hint of new physics for a 100 Tev p-p machine to discover, Dr. 丁would definitely be unable to support the SC of China openly.
Yes, China should become a world leader on HEP, but not by building a trash. In our previous articles, we have discussed three leading areas.
One, working on muon collider and plasma wakefield accelerators, as those are the leading technologies. There is no need for China to build a Higgs factory, as the China CEPC has no need to compete (repeat other’s work) with the upcoming HL-LHC (High Luminosity LHC) (http://hilumilhc.web.cern.ch/ ) and ILC of Japan.
Two, working on neutrino physics, the key for the future. Now, the ‘long-base’ neutrino physics has a base about 700 miles. China is the one of fou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apable of building longer bases, 1500 miles or even 3000 miles.
Three, building the biggest neutrino telescope. The biggest one currently is the IceCube, at South Pole, encompassing only a cubic kilometer of ice. China can build a deep sea neutrino telescope at South China Sea, at the depth of 3000 to 4000 meters deep, with an area of 10 x 10 miles, that is, 200 (10 x 10 x 2) cubic miles of deep sea water (which is much denser than the ice, thus much more efficient and powerful).
With these most advanced machines, China will definitely be the center of HEP of the world.
—————————————————————————–
中文编译如下:
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 第四部分
—-分析杨振宁博士、 丁肇中博士的观点
龚天任 原著 李小坚 编译
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展示了以下三点。
(一)、根据2017年3月发布的最新数据,确定在100 TeV内大对撞机不会发现新的物理粒子。见,中国超级对撞机意见的第一部分,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one.pdf
(二)、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能预测从100 TeV的P-P对撞机可以产生任何新的物理理论。请看:中国超级对撞机意见的第二部分,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wo.pdf
或:http://www.pptv1.com/?p=1021
(三)、澄清了’衍生副产品’的说法:CERN发明了www不成立。这是一种转移焦点的站不住脚的理由。并指出大对撞机支出费用200亿美元的预算低估。这都是极大地误导或者是不诚实的表现。看到中国超级对撞机意见的第三部分。
https://tienzengong.wordpress.com/2017/05/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hree-a-misled-hype-or-dishonesty/或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hree.pdf
或:http://www.pptv1.com/?p=1128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分析杨振宁博士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除了所列的大对撞机支出费用太高的经济账理由,杨振宁博士有三点关于物理理论方面的问题。
首先,杨振宁博士的声明:{四 B. 有些高能物理学家希望用超大对撞机找到超对称粒子。找超对称粒子很多年完全落空,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我在内认为超对称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利用超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粒子只是猜想加猜想。}
在2017年三月物理数据发布之前,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洞察力和智慧。在2017年三月这些新的数据发布之后,我们已经用这些数据说明:希望利用超大对撞机发现猜想粒子是不可能的!现在这已经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将这些物理数据事实,详细列举在前面的博文中:{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2,http://www.pptv1.com/?P = 990 }。
第二,{六。中国建立高能所已三十多年。如何评价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造超大对撞机,其设计以及建成后的运转与分析,必将由90%的非中国人主导。如果能得诺贝尔奖,获奖者会是中国人吗?}
{如何评价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
这真的是一个对中国高能物理含蓄的批评。除了杨振宁博士,谁是现今这个世界上最重要高能物理学家?没有其他人了,中国更没有其他人!
以杨振宁博士显赫的地位,他是不愿意讲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大失败。作为中国的爱国者,我们要防止中国再在由外国人导演的闹剧中扮演白痴。
我们将做以下详细的分析。
1.采用3 GeV的电子束能量的最初设计,BEPC设计显然没有任何物理的任务,就像一个玩具。因为没有可能用这台机器产生新的物理结果。对于任何物理学家来说,这都是浪费。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由于远远地、远远地落后于世界高能物理的发展,设计建造一个学习工具是合理的,作为一个训练高能物理学家训练用的教具。因此,建设BEPC这一决定兼具政治正确与非凡勇气。
2. CLEO (康奈尔电子储存环)是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的粒子物理学实验系统。发现了许多新的魅力粒子(charm hadrons)。然而,到了2000年,很显然,魅力粒子物理学已经没有前途了。当时,CLEO(即使以其最新的升级CLEO-c)仍无法与斯坦福的BaBar 机器和在日本的Belle B进行竞争。于是,在2008年3月3日将CLEO-c关闭,放进了垃圾桶。
3. 然而:2008年夏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II(BEPCII)继承了CLEO-c作为魅力粒子工厂继续进行探测器工作。其质量能量中心高达4.6GeV吉电子伏特开始运行(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ijing_Electron%E2%80%93Positron_Collider_II ). 或见:
http://www.symmetrymagazine.org/article/may-2009/chasing-charm-in-china .
2008年,我们为什么要捡别人不要的垃圾?最开始正负电子对撞机做玩具运行都是政治正确的决定。因为,我们太落后,远远地落后。但是,到了2008年,为什么我们仍然捡起别人的垃圾系统?
1974年由丁肇中博士发现的J粒子(J /ψ)就是魅力粒子家族的粒子。这个重大发现被称为十一月革命,这是为标准模型SM打下基础的重要工作。J粒子打开了SM的大门,原来的夸克模型只有两个夸克以及三代夸克粒子。但是,2008年以后,这扇门附近已经没有更多的物理粒子了。而在大门里面的房间和秘密隧道隐藏着更深的物理粒子,最秘密的房间是b夸克。b夸克是重子产生、CP对称破缺的关键。因此,2000年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的b-物理。
今天,有三个b-物理实验系统:
1.Babar(在斯坦福大学,美国),
2.Belle B工厂(在日本)
3.LHCb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
今天,所有这三个b-夸克系统仍然还在做着有重要意义的b-物理。刚刚过去的前几周(2017年4月18日)还报道,LHCb发现新的物理结果(见https://indico.cern.ch/event/580620/attachments/1442409/2226501/cern_2017 _04_18.pdf或https://home.cern/about/updates/2017/04/lhcb-finds-new-hints-possible-standard-model-deviations)。
而在2008年,正负电子对撞机本来可以很容易地升级到b-物理工厂的11GeV吉电子伏特。那为什么要浪费中国公民的钱建造升级一个被别人抛弃的魅力粒子工厂?从2008到现在的2017年为止,基本没有产生任何物理发现?BEPC有比日本超前几天发现四夸克复合粒子,还有一些衍生成果。但加速器用的磁铁仍然是效率低下的老旧的wiggler磁铁,为什么不更新效率更高的超导磁铁或高效永磁材料呢?现在,磁悬浮列车都已经运行多年了,高能所的贡献在哪里?中国高能物理所并且还缺少超导系统设计人才。这样的境况,真是有点惨!BEPC的领导怎么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交代?在这个超级对撞机工程的问题上,我们怎么还能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第三,{七。不建超大对撞机,高能物理就没有前途了吗?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索:一,寻找新加速器原理;B、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那么费钱,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今天,杨振宁博士再次展现对BEPC领导礼貌和客气。的确,P-P对撞机现在是一个垃圾。P-P对撞机加速效率约0.1电子伏特/米,而等离子体尾场加速器,使用脉冲已达到毫米级的距离,能量梯度可以高达200电子伏特/米。使用电子束系统可以在厘米级规模生产能量梯度接近1电子伏特/米。这些技术比P-P对撞机效率高多了,甚至可以超过1000倍。见:
https://portal.slac.stanford.edu/sites/ard_public/facet/pages/rpwa.aspx
物理学也可分为三个世界。1.经典物理学世界的描述是由牛顿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完成。2.量子物理世界是由玛丽.居里发现放射性同位素(钋和镭),从而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虽然早期的粒子加速器确实发现了一些亚原子粒子,但在量子理论的指导下,这个粒子动物园并没有明确的规则。这是杨振宁博士发现的宇称破缺建立了一个合法的框架,打开这个粒子动物园大门,结束了粒子物理混乱的场面。正是杨振宁博士再次用一个数学框架–杨密尔斯理论描述了这个粒子动物园的基础。如果没有杨振宁博士打开这个门,建立一个数学基础,就没有今天的高能物理系统知识。丁肇中博士也是一个开门者,打开标准模型SM的大门。杨振宁博士以高超的数学处理能力攀登基础物理世界最高峰,丁肇中以高能物理实验先驱著称,他们的工作都取得了举世瞩目伟大的成就。3.当今的高能物理世界。我们在这个领域仍然很落后,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
还要一个事实要澄清:他们说,美国SSC被中止了是预算的原因,这只是一个片面的说法。1993,SSC所需的额外资金为50亿美元。然而,丁肇中博士领导的这个“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见https://ams.nasa.gov/)
在同一时间(1993年)上马的项目预算估计超过20亿美元。此外,美国建立空间站免费搭载AMS。如果AMS必须支付费用,而不是免费乘坐,其成本将超过200亿美元,这是4倍于的SSC预算。显然,AMS项目的批准,因为AMS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就是探测太空外未知高能粒子(包括暗物质粒子)。而SSC项目作为对撞机,其它的对撞机可以完成任务,美国建设这样的对撞机将肯定成为一个没有墓志铭的坟墓。
然而,今天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在我们熟知的三个伟大华裔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李政道博士和丁肇中博士指导下建造的。现在,杨振宁博士和丁肇中博士二位是具有中国血统最伟大的高能物理学家,而且,他们两位是现今比任何其他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更伟大的高能物理学家。特别是当别人不把中国利益放在第一位,也不担心中国成为被世人笑话的傻瓜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倾听他们的意见!
现在,杨振宁博士以伟大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伟大的爱国精神,以及巨大勇气,面对世界,面对国人,直陈表白了自己的的意见:中国现在不宜建造这个P-P大对撞机!
我们现在需要请求丁肇中博士,对这个大对撞机公开发表自己的建议。
在此期间,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们将帮助丁博士面对这个问题。
在这以前,虽然丁肇中博士私下表达过意见,但又公开否认发表过意见。主要丁肇中博士很可能很忙,忙于他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该实验系统还有8年的工作期限。因此,他很可能不便对一个新项目发表任何评论。
问题是这个“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2013年发现了未知反粒子。现在证明,这个发现并不是一个任何未知的宇宙的过程的产物(如超对称或暗物质)。然后,这个反质子的问题,它是否可以由已知的宇宙进程产生呢?LHCb接受了这个挑战,用精密测试。其结果已经报道(2017年3月27日),在我们的文章(中国”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2,http://www.pptv1.com/?P = 990),最新数据表明,AMS系统反质子可以通过已知的宇宙过程解释。见https://home.cern/about/updates/2017/03/cosmic-collisions-lhcb-experiment(见下面的图)。
截至到目前,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实验系统也还没有发现任何在100 TeV的范围内P-P大对撞机可能有什么发现的线索。没有任何新的物理作为100 TeV的P-P大对撞机的科学目标,丁肇中博士肯定是无法公开支持中国建造100 TeV大对撞机工程。
在我们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说明μ子对撞机是发现新物理学的机器。
结论一:以上所有事实与分析说明,我们没有理由再建造没有希望的P-P大对撞机。我们应该开发最好的加速器技术,建造世界最先进的其它新物理实验机器。
鉴于2017年5月11日,杨振宁先生向媒体网络接受公开视频采访,再一次提到中国现阶段暂时不宜建设大对撞机的明确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意见也已经有所考虑,在十三五期间肯定不会上大对撞机。
杨振宁:我不是反对中国做加速器,是现在不要做
http://www.toutiao.com/a6418730424806441218/
那么,我们还有时间慢慢探索,是否应该做大对撞机工程这样的项目。
在此之前,龚天任先生将他的意见也转交了有关部门,我们前面的博文中也公开表达了这些意见。
结论二:中国应该成为一个高能物理世界的领袖!
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还讨论了以下三个有作为的领域。
一、主要工作可以安排在μ子对撞机、等离子体尾场加速器,或许还有自由电子激光、超高频同步辐射等,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中国没有必要去建立一个Higgs工厂,中国CEPC没有必要去竞争和重复别人的工作:即将到来的hl-lhc(High Luminosity LHC)和日本的ILC。(http://hilumilhc.web.cern.ch/)
二、研究中微子物理学,是基础物理未来的关键。现在,“长基”中微子物理学的基础大约有700英里。中国是世界上能够建立长基地四个国家之一,1500英里,甚至3000英里。
三,建造最大的中微子望远镜。最大的一个,目前是冰块立方,在南极,包括只有一立方千米的冰。我们提出:中国可以在南海建立一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深度3000至4000米深,大小是10×10英里面积,体积是200(10 x 10 x 2)立方英里的海洋深层水立方(水比冰的密度大,从而更加有效和更为强大中微子探测能力)。这既是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工程,又是极其重要的国防工程!大亚湾和深山岩洞的中微子探测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继续努力实现这些最先进的高能物理实验系统和设施,这些项目有可能取得突破。
四,国际化道路还是本土化道路。
国际化道路:联合美国、欧洲、日本继续就大对撞机探讨。一种方式以中为主,兼容西方;一种是以美为主,兼收其它。
本土化道路:以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方式,可以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和自信。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们支持本土化道路!
结论三:如果中国能够实施以上项目,中国一定会成为高能物理的世界中心。
我们关于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 4
关于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 4
龚天任 原著 李小坚 编译
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展示了以下两点。
(一)根据2017年3月最新数据,在100 TeV之内大对撞机没有可能发现新的物理粒子。请看(中国超级对撞机的意见之一:http://www.pptv1.com/?p=990或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one.pdf)
(二)所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温伯格,戴维·格罗斯,和谢尔登·格拉肖)并没有给出任何预测,没有认可100 TeV的P-P大对撞机可能产生任何新的物理,仅仅是一个产生希格斯粒子的机器。大对撞机没有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可能,也就是说,这台大对撞机没有明确的科学任务。
而且,他们3人都没有试图推动美国(他们自己的国家)现在或未来建造这样一台大对撞机。而美国的地下隧道早已经准备就绪(即70%的成本已经支付,而另外费用可以由其他国家分担)。也就是说,在几乎是免费的情况下,美国甚至不会浪费一个闲置的空间来建造大对撞机这样的项目。请看(中国超级对撞机意见之二,http://www.pptv1.com/?p=1021或https://tienzengong.files.wordpress.com/2017/05/china-super-collider-part-two.pdf)
还有,他们三人非科学观点上,完全支持中国的大对撞机项目。最重要的观点是“衍生副产品”的说法。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明了万维网WWW。也就是说,即使中国超级对撞机不会产生任何新的物理成果,它仍然有机会产生一些伟大的“衍生副产品”,或许如同万维网WWW那样伟大的衍生副产品。
我们的博文将澄清大对撞机可能产生万维网WWW那样的衍生副产品谬误,以及项目成本的低估问题。
一、CERN发明了万维网WWW的说法不成立
如果说CERN发明了万维网WWW,这是主张建造中国大对撞机的关键论点之一,那么我们应该检查CERN是否真正发明了WWW。
首先,从表面上来看,万维网(WWW)作为人人都能用的网络信息技术意味着什么?
它有两个意思:1. 人人都可以浏览无数的网站。 2.每个人都可以在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其二,上面表述的是WWW实际效果的定义或理解,那么,WWW的真实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答:WWW至少应该有以下这两部分构成:1,每个人都有一个网络设备(PC机或智能手机);2,一些网络设备可以彼此通信传输信息(下载和上传)。
其三 ,从信息技术发展历史来看,什么是WWW?
答:WWW是包括上述两部分的基础设施。
那么现在,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我们可以分析这些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和发展历史。
1.计算机必须彼此远距离通信。这是通过计算机互联技术,60年代发明互联网,这个与ARPANET有关。
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the_internet。
2.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计算设备。这种可能性出现在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Steve Wozniak卖出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当IBM在1981推出的PC,WWW的基础已经建立。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ersonal_computers。
3.如果没有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让每个人都可使用计算机,今天的WWW将无法实现。又是苹果和微软大力推广,如1985的MS视窗软件,PC才真正人人可用。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microsoft_windows。
4.英特尔开发和制造了32位数据总线处理器,在1995年11月1日推出奔腾CPU的发展(三代x86微处理器)。没有这样CPU的电脑只能处理一些短信,不是今天的那种网页。
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ntium_pro 。
5.没有商业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没有www。1989年十一月在美国开发了第一个商业ISP。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World_(Internet_service_provider)
6.如果没有能够处理巨大的数据传输光纤通信连接各个大陆,如1988投入使用的第一条跨大西洋电话电缆用光纤,将没有WWW的快速发展。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ber-optic_communication。
7. 1979年,UseNet可以允许用户通过一个虚拟的通讯交流,看到一个基于文本的网页。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聊天页面广泛传播。1993年由Mosaic后来网景公司开发了容易使用Web浏览器,使现代的Web网页大量出现,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the_web_browser
8. 有许多不同的计算设备之间来读取和显示网页有困难的时,出现了不同设备上通用的浏览器网页,也就是说,有了世界各地的网页。1995年由Sun微系统公司推出的java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见: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overview/javahistory-index-198355.html。
9.没有搜索引擎,每个人都会迷失在网站的海洋。第一个Web搜索引擎:Archie的搜索引擎出现在1990年,4年后的雅虎以及14年后谷歌的都推出了搜索引擎。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web_search_engines)。
10. 没有第一个免费社交媒体,即每个人都能成为出版者,就没有今天的WWW。1988,互联网中继聊天(或IRCs)已经被广泛使用。1999年,第一个博客网站出现并变成流行,创造了社会媒体的大众参与感觉,今天仍然是流行的交流方式。在本世纪初,聚友网和LinkedIn获得突出的地位,Photobucket和Flickr网站便利在线照片共享。YouTube于2005问世,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交流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频交流途径。到了2006,脸谱网和Twitter都成为了全世界的用户喜爱。中国也从1994年早期瀛海威网络到今天BAT,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社会生活,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这些历史功绩与WWW有密切的关系。
https://smallbiztrends.com/2013/05/the-complete-history-of-social-media-infographic.html
上面的十个历史节点就是WWW发展的主干线,但是在这张简要的历史图片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作用在哪里?CERN发明了WWW吗?没有CERN ,这些技术也必然会出现。
可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与WWW完全没有任何关系,WWW是世界性的基础设施。
但从CERN内部看,的确曾经炒作过一个说法,但这是一个不诚实的故事。
CERN从众多的不同部门之间生产了大量的文件,委托了一个人叫伯纳斯(Berners Lee)的计算机工程师来处理部门间的文件沟通。他使用自己的网络枢纽(库)为所有文件交换网站,出现在1991年八月。Berners Lee写道:{大部分的技术涉及网络文件,如超文本、多字体的文本对象,网页、都是已经设计的不同文件。我只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这是一个概括的步骤,用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认为所有的文件系统,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假想文档系统的一部分}。是的,Berners Lee创造了这个术语WWW{万维网},并在HTML语言上做了一些贡献。
但是,他竟敢声称他发明了万维网!1989年十一月第一个商业ISP的业务就是这些内容,而第一个Web搜索引擎是1990,而一个基于文本的Web页虚拟通讯,已在1979年就开始使用。而互联网中继聊天(或室内体育馆)于1988被广泛应用?上述十个历史节点的技术拥有者都不能声称拥有万维网WWW,而Berners Lee却声称拥有WWW的发明权,维基百科网上也没有人质疑这个不诚实的声称。但是,如果一个大机构如CERN也声称或不否认:CERN发明了WWW,这肯定让人笑话!而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竟也散布这种无知的说法,不是无知就是不诚实。
结论:万维网不是从CERN衍生出来的副产品,而是信息时代全球共同构建的基础设施。
二、成本计算低估的误导
下面,我们澄清一个误导中国建造超级对撞机建设成本的计算,说明总成本可能低估的问题。
国际大咖温伯格和谢尔登·格拉肖根本不谈这个问题。戴维·格罗斯声称,第一阶段(CEPC)将花费大约60亿美元,而拒绝了SPPC成本的任何猜测。
然而,BEPC的领导声称的总成本(包括CEPC和SPPC)约为200亿美元。如果这不是错估,那一定是低估了这个总成本。
我们首先来检查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总成本。
1.大型强子对撞机本身(第一次升级)花费超过100亿美元。
2.LHC使用LEP隧道。也就是说,LEP的成本也应包括在内。LEP和15年的建设运营成本超过150亿美元。
3.设计的LHC寿命为25年。由于目前的成本没有未来的通货膨胀,现在每年超过十亿美元的经营成本。估算终身运营成本将超过300亿美元。
4.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三次升级改造:从7到13 TeV(2014);从13到14 TeV(2018);然后增加亮度改造hl-lhc(High Luminosity LHC,2020)。这三个升级改造将耗资约50亿美元。(http://hilumilhc.web.cern.ch/)。
因此,目前估计大型强子对撞机费用为(100+150 + 300 + 50 = 600亿美元)。考虑前一阶段的250亿折算到今天的钱至少值400亿美元,而后一阶段350亿很可能低估。也就是说,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及其即将的升级的总成本将超过400+350=750亿美元。
但是,等一等,还应该再算算围着CERN对撞机进行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本身无法处理所有收集的数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有一个全球LHC计算网格(http://wlcg.web.cern.ch/),在42个国家有超过170的全球计算中心合作,结合各国和国际网格基础设施有大量投入。这个庞大的网络每年的运营成本也一年超过十亿美元。25年来,以今天的花费总共超过了250亿美元。
所以,对于CERN建造的一个14 TeV的对撞机,相对于今天的估值,全寿命总成本超过了750+250=1000亿美元。
以上关于CERN的成本计算,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中国建造100Tev的大型对撞机的总成本是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的大对撞机建设成本估计为200亿美元,肯定是低估。就说这个数据处理需要全球大型计算网格来供中国超级对撞机使用,这个费用算了吗?当它开始运行时,是否100%免费?我们肯定100%不是。也就是说,中国必须建立自己计算网格,至少耗资100亿美元。
建造中国大对撞机而没有任何配套基础设施,这是不可能的!故意忽略这些费用,那就是蒙骗中国政府。中国俗语: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生一个孩子也许只花了1万元,但培养这个孩子的终身费用可能会超过一百万元。中国谚语:请神容易,送神难。中国大对撞机,还可能邀请一大批国际人士参与,如何面对这些高级专家比面对普通国人要难。
面对现实,中国建造大对撞机不一定容易,确保大对撞机善始善终、终生平安运行可能更难!如果不认识这些困难,那就是忽悠中国做冤大头!
我们关于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 3
龚天任 李小坚
在我们的上一篇博文中,我们关于 中国的“超级对撞机工程”争论的意见 2; http://www.pptv1.com/?p=990 , 我们已经指出了以下两点。
(一),2017年三月新发布的数据,所有数据(LHC,Lux,IceCube,LHCb、EDM、费米卫星等),在100 TeV范围内没有发现任何新的物理 粒子或新的物理定律 。
(二),甚至,在地下隧道都已经100%准备好了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绝对不建一个100 TeV的P-P质子对撞机?
一、国际大咖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过详细解读。同时,超级对撞机工程支持者表明,3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戴维·格罗斯,和谢尔登·格拉肖,都支持中国的这一大项目。这里有两个非常非常简单的问题:
第一,如果这100 TeV的项目是如此意义重大,他们为什么不让美国来建设这个项目,而且,美国已经准备了一个完好的地下隧道(即70%的成本已经支付)。“错误是成功之母”在欧美地区流行与中国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是一个人类通用的共同观点。如果美国在1993年取消了SSC项目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而LHC被认为是一个巨大成功,为什么今天美国不能纠正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
其次,所有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真的相信100 TeV的质子对撞机能够发现任何新的物理?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他们只是希望中国人去做这个愚蠢的工作。因此,我们将详细分析他们的文章来说明这一点。
今天我们来看看国际物理大咖的观点:
温伯格,戴维·格罗斯,和谢尔登·格拉肖,他们三人谈论了三点:
1,物理学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研究它们。
2,基础科学研究尽管它本身并不能立即提供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有可能发现出许多衍生副产品。
3,这是中国面临的难得的机会,可使中国成为粒子物理领域的伟大领导者。
我们随后将链接他们的文章看看,温伯格,戴维·格罗斯,和谢尔登·格拉肖,他们三人真的相信,100TeV 质子对撞机是能够发现物理奥秘的正确工具吗?他们有没有计算出这台机器可以发现任何新的物理机制的成功概率或机会?
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将引用他们说过的原话来表明他们确切的意见:
首先,温伯格:整篇文章,请参见
{But,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phenomena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might be discovered at the LHC, including dark matter particles and superpartners of known particles, we have no strong reason to suppose, even if they exist, that they would be within the reach of the LHC. We will just have to wait and see.
虽然,LHC大型强子对撞机有可能发现一些很重要的现象,包括暗物质粒子和已知粒子的超对称粒子,但是,我们没有很强的理由抱有太大的希望可以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看到,即使它们存在。我们只能等着看。}
{The LHC has been a great success, with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gs boson. Whatever the LHC’s chances for further important discoveries, it is clear that the much greater energy of the SSC would have provided a better chance for the future.随着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LHC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大型强子对撞机有无机会获得进一步的重要发现,很显然,更大的能量的超级对撞机SSC应该可以为未来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注:可惜SSC已经早被取消。
温伯格并没有说100 TeV对撞机肯定会发现什么新东西。关于发现新物质粒子的事一个字也没有说!
再看谢尔登·格拉肖的整个文章,看:https://thegreatcollider.com/2016/12/23/interview-nobel-laureate-sheldon-glashow-discussing-future-high-energy-colliders/
{We need a Higgs factory to verify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le found at LHC are just those expected in a one-Higgs standard model.我们需要一个希格斯工厂来验证LHC上发现的粒子的属性,确实是一个希格斯标准模型中所期望的那些特性。}
{We [America] have no plan to construct a new forefront particle accelerator at any tim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我们[美国]没有计划在可预见的将来的任何时候建造一个新的前沿粒子加速器。}
{All in all, Chinese particle physics has experienced a remarkable growth spurt, as is both befitting and essential if China is to host the Great Collider.总之,中国粒子物理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如果中国主建大对撞机,是适合和必要的。}
{China can easily afford to build and operate the proposed facilities.中国可以轻松的建造和运营这些设施。}
{CEPC and SPPC will make China the world hub of particle physics.中国的CEPC与质子对撞机将使中国成为粒子物理的世界中心。}
谢尔登·格拉肖对100 Tev 大对撞机会撞出什么说出了有任何物理学的或科学意义的论点吗?绝对没有!
第三、戴维·格罗斯:对于整篇文章,请看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戴维·格罗斯在这个问题上作了更详细的论证与说明,如下:
{I am very excited by the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the Chinese collider project, and as a friend of Chinese science and a foreign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I am very excited about the many benefits that this project will produce for China.我对中国的对撞机项目的科学潜力非常兴奋,作为中国科学的一个朋友和一个中国科学院外国成员,这个项目对中国将产生的许多好处,对此我很兴奋。}
{Some of the deepest of these mysteries revolve around the Higgs boson, a particle unlike any we have discovered before. The answer to a very basic question about the Higgs — is it point-like, or does it have substructure? — will force fundamental physics down radically different paths in the coming decades. The LHC will not answer this question; a new particle accelerator is needed to decisively settle the issue. This is precisely what the Chinese collider project will do.这些奥秘中最深的部分围绕着希格斯玻色子,这是不同于我们之前发现过的粒子。关于希格斯的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是希格斯粒子是一个点粒子,还是它有子结构?这个将使基础物理学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彻底改变完全不同的路子。LHC不会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新的粒子加速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正是中国对撞机项目所要做的。}
{The machine currently being proposed by Chinese physicists is the “CEPC”, a large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between 50 -100 km in circumference. The CEPC will function as a “Higgs factory” and settle outstanding questions about this deeply mysterious particle.目前由中国物理学家提出了“CEPC” ,一个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周长在50 – 100公里之间。它将作为一个“Higgs工厂”并解决此神秘粒子有关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The central physics case for both the CEPC and the SPPC have little to do with speculations about supersymmetry and much to do with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mysteries of a particle we know exists — the Higgs. CEPC和SPPC 中心物理学使命,与研究超对称性粒子猜测 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对神秘的我们知道存在的希格斯粒子做深入的了解。}
{The CEPC has a rich and detailed experimental program that will either reveal substructure for the Higgs, or allow us to conclusively decide that the Higgs is an elementary particle on the same footing as quarks and leptons. The guaranteed physics of the SPPC is similarly centered on the Higgs: it will determine whether the Higgs looks point-like to itself. CEPC具有丰富和详细的实验程序,将揭示希格斯的结构,或让我们最终决定希格斯的地位,是否与夸克和轻子是同一种基本粒子。SPPC 物理机制同样集中在希格斯:它将决定希格斯自己看起来是否是点状的。}
{Of course, the prospect of the SPPC following the CEPC adds significantly to the excitement and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the CEPC project, but any concrete decisions about proceeding to the SPPC cannot be responsibly made till over a decade from now.当然,有了CEPC之后,SPPC铁定有了更加令人兴奋的前景和CEPC项目的科学潜力,但对十多年后的SPPC项目(我)不能负责任地作出任何具体决定。}
{As we have already stressed, beyond this [CEPC] it is not possible to make responsible estimates for the cost of the SPPC, which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coming 10-20 years.我们已经强调,除了CEPC以外,不可能对SPPC作出负责任的成本估计,这取决于在未来10-20年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以上戴维·格罗斯的观点,没有一个字说明100 TeV的大对撞机有任何机会发现新的物理粒子?真的没有,一个字也没有!
二、真实情况
总之,戴维·格罗斯的参与的SUSY粒子赌局输了后,他转换了他的态度。他说:这可是一个教育年轻人很好时机,告诉他们:“不要跟你的长辈走。要走出去寻找新的、疯狂的、强大的、不同的东西。特别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理论,这绝对是一个好教训。但是我太老了。”
因此,他现在反复强调,中国这个新的项目,不是一个发现超对称粒子的对撞机,而是希格斯工厂(如CEPC),而SPPC是一个他不想谈论的问题,因为,那是至少20年以后的事了。
但是,这确实是误导。中国的这个项目的初衷,可并不是只是作为一个希格斯工厂,而SPPC肯定不会是探索“复合模型(CM)”的工具。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戴维·格罗斯的这个转变!看到戴维·格罗斯现在终于放弃对SUSY的期待而试图拥抱“复合模型(CM)”。但是,SUSY和CM之间的差异大于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标准模型(SM)是不完整的,还有许多毛病,这是共识。但是,解决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法。
1,水平,有一个超对称世界(SUSY)与现有这个物质世界保持平衡,那是,SUSY与物质世界同时处于时空纤维之上。
2,垂直,夸克/轻子粒子下面有子结构;即夸克、轻子是复合粒子。在时空纤维之下,还有结构。
而且,这个额外的向下的层面,正是所有物理世界的奥秘所在地。奥秘就在这个位于时空纤维之下的结构。因此,探索这两个层面的物理世界,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并且,需要完全不同的工具。
形象地表明,超对称粒子可以用大锤型的工具的产生,质子对撞机是一种大 大的大锤。
另一方面,任何更下一层面的时空结构可以用锄头类工具翻挖渗透和深入挖掘坚硬土地—-时空纤维。
而且,μ子对撞机(MC)将是一个巨大的鸭嘴锄(普拉斯基)一样的工具。现在,美国正在全速推动μ对撞机研究的。为什么格罗斯不推荐MC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对撞机计划?
显然,他还总希望有超对称的奇迹。他写道:{当然,SPPC将有更高的能量探索,将有能力产生比LHC高近十倍新粒子[ SUSY ] 的机会。}
正是因为超对称性是当前主流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假设,所以,主流物理还在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用它继续寻找超对称粒子和其它粒子。虽然,PP质子对撞机已经被美国抛弃,但有人忽悠中国来做这个“冤大头”!
三、结论
粗略地说,我们可以把人类建造之物分为四类。
1,工具:具有一定效用,可以用之完成一定的任务,如:房屋、高速公路、车辆等。
2,玩具:对于不了解的事物的一个学习机会。
3,艺术:表达人类的灵性,高于功利。
4,坟墓:死路一条,最终的归宿。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通过设计成为一个玩具,用于学习探索高能粒子物理实践。因此,它绝对没有产生什么重要意义的结果(几乎为零),这是预计到了并可以原谅的起步阶段的代价。但是,100 TeV的质子对撞机决不可能被称作为一个玩具!它必须有非常非常明确的“科学目标”!
而现在所有数据和证据已经保证这样的超大对撞机不会产生新的结果!绝对是一个更大的零蛋;因为,现在的一切证据表明100 TeV以下绝对没有SUSY粒子,而超大对撞机设计成一个探索SUSY粒子的机器。其结果肯定是必死无疑。
因此,SPPC不可能成为新的物理工具,只能作为一个玩具。这将不仅是一个极大的笑话。而且,这是建造一个 坟墓,作为 一个错误的物理(SUSY)的陪葬。
粒子物理学的未来是在μ子对撞机上,而不是PP质子对撞机。最好的物理学家不会浪费他们的生命于没有希望和前景的项目。只有不明事理的人会使用这种垂死的项目作为他们获得利益的工具。
温伯格,戴维·格罗斯,和谢尔登·格拉肖他们三人也强调非科学的论点:{这是一个伟大的机会,中国成为粒子物理领域的领导者}。这个我们并不反对!中国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引领世界! 建造最強大的 μ子对撞机, 中国势必当该引领世界!
另外,还有人使用了基础科学产生意想不到的衍生副产品的论点,最有名的例子就是CERN发明了WWW。我们将在未来的文章中讨论这个问题。
SCIENCE创刊125年 公布了125个问题–12年过去了!
SCIENCE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2005年是SCIENCE的125岁生日,在庆祝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发表在7月1日出版的专辑上。在今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125个问题如下(前25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简单归纳统计这125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14%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
12年过去了,解决了多少问题?
神奇的宇宙 统一的宇宙
本网站纯粹是学术研究和讨论目的之网站,不牵涉任何政治主张,不谈论任何与学术无关的内容!
本网站的主旨是探索宇宙奥秘,建立宇宙模型,描述宇宙万物。
完全是基于学术探讨,形成学术理论!
首先,需要创新,对物理学的创新! 于是有了《创新物理学》!
其次,各学科有着共同的问题,于是发现: 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智能科学、语言学,有着共同的基础和通用原理,它们拓扑结构同构。于是有了《跨界物理学》。
最后,所有的学说和理论,应该找到应用场合,于是在技术层面有了《万能物理学》。
这一切皆因为有了龚天任先生开创的一个全新的统一学—–G—TOE 学术理论体系。
正是:纷争迷茫闹乾坤, 紫霞蔼蔼降祥云,正本清源求一统,天将降任劫后存。
这一切,都需要实践检验、逻辑检验、时间检验、历史检验。
在此向我的合作伙伴、师长龚天任先生致敬!
世界,您好!
这是第一篇文章。
思考,思考,再思考!宇宙是否是一个可以理解、可以认识、可以描述的宇宙?宇宙是否是一个统一的宇宙?
尝试,尝试,再尝试!是否有一个全面、正确、一致、完备、统一的理论? 如何发展一个统一的宇宙理论?
于是,我们有了答案!
然后开始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