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范良藻评冯劲松:
(三 )相对论、量子论和牛顿力学相互融合——再创物理学辉煌 ——点评冯劲松新著《宇宙相对论量子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 范良藻
前言
科学家经常沿着不同的道路探索真理,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 科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走回头路,换一条路线,来探索真理的例子比比皆是。人类 对光的传播和对燃烧的认识不都是经历多次反反复复,才被确认的吗?但是不论认识真理 的道路如何曲折,科学家总是期望,能用最简单的理论和符合经验的图像,来解释看似千 差万别的自然现象。这种大道至简的信念,也是爱因斯坦、霍金……等人去寻找宇宙方程 的原因所在。这样的努力和期待所以路漫漫兮难得成功,并不是大道至简的的哲学信念有 什么过错,因为科学上的任何一次突破都必须积累相应的历史条件。 没有地心说和日心说的长期争论,没有寂寞终身观察天象的开普勒,对其三大定律的 总结,牛顿是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的。科学的长河总是有所继承,才能有所发展。万有引 力和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辉煌成就至今还无所不在,它唯一的缺点是认为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是超距的——是不需要时间来传播的。这一错误的观点乃是微观世界(如电子绕核高速 运动)向牛顿力学关上了大门的根本原因。从而,20 世纪的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宏 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由不同的自然规律所掌控,这当然是一次历史的误会。如果说,物体 间万有引力和带电体间库仑力的相互作用都以光速传播,那么一旦物体间和电荷间相对运 动速度达到光速或超过光速时,万有引力和库仑力就必趋至为零,不再起作用了。因此, 当我们宣告: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不仅与相互之间的距离有关,还和它们之间相对的运动速 度有关。这不仅合符逻辑,也更接近真实。它也是我们将宏观世界与宇观世界、微观世界 统一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的哲理依据。其实,人们早就发现,在古地质学中地球绕日运动 的周期不是 365 天,而是由 600 天、500 天演化成目前 365 天为一年的。从古生物化石中 进一步发现:地球的自转是时快时慢,时慢时快,周期性的变化。所以,即使对宇观世界 而言,对引力作出速度修正也是完全必要的,因为我们观察到的开普勒第三定律——R^ 3 /T^2 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常数,也在缓慢地变化。
六、结 言
1913 年玻尔在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的基础上,放弃了将经典电动力学应用于原子的 努力。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电子绕核运动,会产生原子“灾变”,但事实上“灾变”并未发 生,玻尔首先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应用于原子体系,建立了氢原子模型的量子论。获得了 9 极大的成功。现在看来,玻尔迈出的这勇敢一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选择。在当时 它是必然的,却不是唯一的。九十三年后,冯劲松另辟溪径,旧话重提,在库仑定律中, 提出速度修正项,消除了原子灾变发生的原因。这也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的历史选择吧。 因为至今,关于光的本性——是粒子还是波动?时空究竟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这些哲学 困惑不是依然存在吗? 冯提出,光量子是由 N 个单光子组成的观点;绕核运动电子的质量 me 不再是一个不变 量的新概念:以及我们对波粒两象性这一百年谜端的破解;说明了冯劲松把量子论和相对 论携手向牛顿力学回归这一立论,也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果然如此,将掀开理论物理的新 篇章。 我们要鼓励年青人,树立民族自信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对世界上一些还没 有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不是亦步亦趋跟在世界已有的成就后,做一些添砖加瓦 的工作。发展科学要鼓励学术争论,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官道尊严和师道尊严是桎梏中 国科学发展的两座大山。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人才长大不起来。相反才能相成,对立才能 统一,要鼓励青年,敢为天下先。 科技长官和老科学家的任务,是要多研究,如何发现人才,尤其是发现比自己更优秀 的人才,对此,国家要制定鼓励发现人才的相关政策,我本人在中科院行研五十年,我不 觉得国内培养的大学生和海外培养的大学生和博士生有什么质上的区别?自然科学是没有 国界的,自然科学的规律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的。在毛泽东时代,给归国留学生,更多的优 惠待遇,是统战政策的需要,如今,开放改革近三十年,各项事业都和国际接轨了,再如 此办理,那么国内培养的优秀人才,还会外流,人民爱国家和国家爱人民,二者不可偏废, 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国内外的科技人才,任人为能,任人为才,不任人为资,才能 构建和谐社会!
范良藻
2006 年 8 月于北京